欢迎来到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官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985年北京信息产业协会批准成立,协会成立35年来,一直以推动信息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宗旨,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一直为推动数字北京发展辛勤地工作,特别是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历史的搜寻、保护和研究,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果。
 通知公告
· 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2024/3/14)
· 北京这些大事写进政府-(2024/3/7)
·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2024/3/7)
·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2024/2/28)
· 2024年北京市民政-(2024/2/28)
· 真抓实干聚合力 善作-(2024/2/5)
· 我会承办"数字中国建-(2024/1/15)
·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2024/1/4)
· 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2023/12/29)
· 本市首次出台社会组织-(2023/12/27)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2023/12/22)
· 我会征集“2023中-(2023/12/12)
· 第十二届全国减轻企业-(2023/12/5)
· 重磅!支持民营经济2-(2023/11/30)
· 工信部指导开展光伏行-(2023/11/24)
·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2023/11/21)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2023/11/7)
· 国务院拟于11月组织-(2023/10/25)
· 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2023/10/25)
·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新-(2023/10/25)
· 我会在北京未来城即将-(2023/10/12)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2023/10/10)
· 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2023/10/10)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9/28)
· 《经济日报》金观平:-(2023/9/26)
· 前8月本市经济持续恢-(2023/9/19)
· 申报丨市经济和信息化-(2023/9/19)
· 新政!北京发布“会展-(2023/9/14)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史
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三年同窗
2022/5/31 0:09:00 甘鸿 计算机六十年


       1964年4月,毛泽东主席到首都机场迎接出访归来的周恩来总理,与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参加迎宾的民兵代表合影。

为什么三年同窗长久相映

第一次“开荒”在华北第四工业学校

1954年,我初中毕业,被保送到华北第四工业学校,这是一所保密性很强的学校,国家要在北京东北向建立电子工业区,学校与之配套先行建设,培育无线电专业技术人员。有无线电元件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我们参与了学校的初创工作。

8月30日报到,在东直门内的警事房前集合,三辆卡车接同学赴校,一路行驶在东直门外的黄土路上,不断摇晃,尘土飞扬。两旁都是茂密生长的玉米、高粱。终于看到了庄稼地里的平房,那就是学校刚建好的机工实习工厂车间,周围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农田。


       东直门城楼,那时有环城铁路。

同学们搬着被褥下车后,老师点名发号,各人分头去找自己的床铺,原来一排厂房即是教室又是宿舍。不到半个小时,哨声又响起,按着三个专业分成仨圈。每人自我介绍来自何校,家庭情况。同学都是来自北京市各所中学的优等生,有干部子女、烈士遗孤、工农子弟,被保送到这座校园。毕业时才知道还有刘少奇的侄女与我们同窗。

9月1日开学,人手一把铁锹,任务是平出院落,全校好有个整队集合的地方。大家先动手掰了嫩玉米,拔了秸秆,平了垄沟。朝阳当顶,一会就汗流浃背,嫩嫩的双手磨出泡泡,不过都觉得新鲜,不觉得累。校园是好大的一片土地,一天时间只平整出厂房南边的一块地面,心想这就是开学第一课,也是新校舍的第一天。

我们用双手艰苦创业,从零开始参加学校建设,美化校园。平整操场,修建道路,眼见硕果,乐在心尖,在少年心中留下了人生的第一个价值观―――劳动创造世界,我们有了亲身体验。

同时知道了厂房是一座一横两竖的大开间建筑,南北向一横是男生宿舍、也是大教室,下雨天吃饭也在里边;东西向二竖房子,一趟是女生宿舍,另一趟是教职员工宿舍和办公室。厂房周围用铁丝网圈了起来,就算是校园。

学校生活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每天下课后老师同学们都在操场锻炼,有单杠双杠吊环排球篮球,学校还组织歌咏比赛,诗歌比赛,不时还放露天电影,苏联电影“走向生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巡礼》片段。

培育我国第一批无线电工业人员

开学上课了,新的专业内容,画出电子工业的美丽蓝图。主要的课目都是苏联正规大学课程,内容很多、很深,课程也不断变化,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专业化学、电化学与防蚀涂覆、无线电工学、无线电元件结构与计算、无线电陶瓷与塑料零件......等,专业面很广。

早自习,预看老师当天要讲的新课,课堂上,认真听讲,眼、耳、手、脑同时并用,没有一丝松懈时间。上课就是老师讲授解惑,记住要点,课末老师答疑解释提问,完成对教学质量和内容的检验。晚自习,先要合上书本,回忆授课内容,再把作业写完,还要复习过往课程,把精华浓缩牢记在心间。


       《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巡礼》片段。

我们班是一个友爱奋进的集体,班长苏建顺,成毓萱,王恩增,黎如坚,学习、生活、班务活动由他们主持操办。课后在操场上打球,单双杠上训练,还有爬绳与吊环。星期天,班主任方祖泽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河边摸鱼玩耍,才松了松绷紧的弓弦。大家把方老师当成家长,他既有威严又有可亲可敬的一面,和我们摸爬滚打整整三年。

那时,从城里到酒仙桥、大山子没有像样的马路,更谈不上公交路线。同学们每周徒步往返到东直门才有公交车,到家让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丢掉心中的挂念。
 

       1956年7月11日,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1202班合影。
       一排(左起):白以驷、刘桂芝、王艺华、孙京如、成毓萱、李瑞芳、陈越俊、刘球英、陈桂英;
       二排:陶德俊、陈光、杨鹤献、刘克臣、张世民、甘鸿、方祖泽、岳相俊、邢文源、金长义、韩正旺、李克钦;
       三排:秦鸿龄、魏华、王恩增、孙庆斌、潘鑫贞、杨文艺、王叔田、陈家军、许善选、孙忠祺、张裕隆、井慧中、窦梅君;
       四排:苏珊、张春田、施祖明、段维和、孙作江、张世荣、黎如坚、刘润福、明宗林、齐东文、陈一真、苏建顺、苏士余、邢文源。
 

伴随着脚手架和教学楼成长

三年来,我们伴随着脚手架和一座座教学楼、宿舍楼成长,北面是苏联设计的电子管厂(合影照片背景上的脚手架是774电子管厂在建设中),以及德国协助援建的无线电元件联合厂(1964年3月拆分成706、707、751、718、797、798、等)。学校南边是北京有线电厂(738厂),还有邮电器材厂(506厂)。

教学内容和管理方式都学习苏联,笔试、口试。到了期末大考,轮流进入考场,抽签摸取考题,面对一排考官,肃穆又威严,仔细准备答案,直指核心焦点,威压下要沉着干练。十六七岁的我们,要经受从来没听说过的口试场面,却也是一种对心态的考验。

到工厂实习,手握錾头,挥起的榔头却把大拇指敲破打烂,咬紧牙关,也得完成实习作业,送给师傅检验。独立操作,在飞转的老式机床边,老师说,人工操作才练出手艺,按规程办事,胆大心细,记在心田,也留下了永久的记念。


      实习在车间

去天津712厂实习,有轨电车,举着牌牌进厂,一切我们都感到新鲜。除了压制棒狀电阻,制造电解电容,还知道了电唱机,军用电台的生产。

无线电结构与计算专业的周友斐老师跟我们讲,在抗美援朝初期通讯战士抱着步话机,用大衣裹着电台才能在杂音背景里,听到声音,正确传达命令是保障战斗胜利的第一要务,关乎战争输赢战士的生命。总参通信兵部领导赴朝鲜战场视察,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电解电容在朝鲜极寒冷的环境下冻成冰坨容量大大降低,滤波效果非常差。改进产品质量,替代纸质蜡封电解电容,你们看元件多么重要。


       为表演节目李克钦,陈一真、张世民加紧練习。

实习回校创编了一个节目,参加会演,捧回了一等奖,全班都张开了笑颜。

“走向生活”这部电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床上放石头锻炼刚毅性格,更好报效祖国。文体活动我们班绝不落后,排球、篮球比赛一路领先,刘润福是篮球队长,一米八的身高,在当时实属罕见。

王艺华,魏华,陈一真,苏建顺的舞蹈,欢快洒脱,一举夺冠。全校班级歌咏比赛,我们的诗歌大联唱,技压群雄,争得第一,各种锦旗,见证了我们愉快的多彩的生活,凝聚了至今难以忘怀的班集体。
 

       锦旗、奖状,展现了我们班集体的水平,也体现了学校的校风。


       前排中间坐在椅子上的是无线电结构与计算专业的周友斐老师。


       穿花衣服的是刘少奇同志的侄女(上学时都不知道)。

学制压缩提前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为满足国家急需,学制由四年改成三年,教学内容不能缩减,师生合力攻坚。还要撰写毕业论文,思路清晰,图纸齐全,周密计算,要有不同方案的比较,筛选。讲授无线电陶瓷与塑料零件专业的管彤古老师告诉我,设计与材料是制作元件的两个法宝,不要忘记测试仪器,工装设备与合理工艺,至关重要。能够巧妙准确地答辩,才能完成国家考试委员会的考验。一切严格要求,为了走上岗位,独立挑担,进行了实地演练。我的毕业设计是制作八棱凸筋陶瓷卷线管,有论文有样品。

那一年北京流感大爆发,我和秦鸿龄离开宿舍区,隔离到新建成的元件实验室,她住在西边设计音频变压器,我在东头制坯烧结,写论文,食堂送饭,互不干扰。毕业答辩完的一天,旁边邻桌的魏华同学,说你的袖口破了,我羞涩地脱下校服,看她一针一线的缝,我说谢谢你,她却上下打量着我,有言欲止。
 

       教务副校长白宗福盖章的毕业论文报告。


       在颐和园同学们的留念。


      成毓萱、魏华

8月间,大家分手,有的同学分配到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1964年拆分为706、707、718、751、797、798厂),四机部11所,到长春、成都、武汉的714厂、715厂当工长、检验员、技术员,奔波在车间;有的去北京广播器材厂,总参通信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为我国的通信广播事业做贡献;有的去北京工业学院,或留在母校,走上了培养人才的第一线;有的去中国科学院,七机部(航天部),二机部(核工业部)上海电子仪表厂,为实现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为两弹一星添瓦加砖。

1959年,我们学校陆续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所的还有多人,分别从事印刷电路板研制工作,档案室负责人,业务处,及二室,五室如唐济才,宁金元等。

工作的头三年,热情喷发,投入全部精力,用去了我们的所有时间,同学之间的联系也被挤占,甚至留下终身遗憾。


      后排(左起):苏建顺、许善选、王恩曾;
      前排:甘鸿、张世民、施祖明、金长义、黎如坚


       秦鸿龄(左)王艺华。一位在中科院计算所;一位在邮电部科学研究院。秦鸿龄参加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仿制,王艺华参加电信载波专用元件科研攻关,代表单位出席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先进集体大会(全国群英会)。


       秦鸿龄成为中国第一位操作计算机的留影者。

三年学习造就一生事业

当时是百年不遇的和平建设年,举国上下,老老少少,要用勤劳双手,把多年落后被驱赶,民族的百年熬煎,凝成建设新中国的力量,一夜暴燃,有如井喷的场面,确实有可喜的成绩摆在人们的面前。武汉大桥飞越长江天堑,国产万吨锻造液压机与大家见面,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运转,使用的全是国产元件。包含同学的智慧与血汗,其中还有一种计算机的关键无源元件---有记忆功能的存储磁芯。在1958年5月1日前完成了定型试验,破解了专家们与领导层的焦虑与不安,打破封锁禁运,为我国计算机的发展铺好了第一块开路砖。

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王正来到了实验室,说你们大功告成,咱们全所的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请客。
 

       计算机记忆磁芯和办公用大头针的对比。

1958年5月1日,海蓝色的天空漂浮着如棉絮般的白云,中关村马路两旁挺拔的杨树给人一种奔放向上的感觉,微风吹拂树叶啪啪拍手,欢迎美好季节的到来。黄庄、魏公村路上的柳树,摇曳着树枝翩翩起舞,树林里不时飞出小鸟。树枝则是小鸟演出的舞台,它们引吭高歌,用清脆的歌声歌颂和赞美。在计算所北楼久呆攻关的我们,对外边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亲切,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参加试制磁芯的所有年轻人乘坐着敞篷卡车,一路赏景,直奔长安街。北京饭店金碧辉煌,光影耀人,20岁刚出头的年青人走进这高贵的饭店,有着异样而骄傲的感觉。张杰、甘鸿、孔令振落座在一号桌,于桂芝、柳榴英,刘筱秀,曹酉申等就在身旁。一会苏联专家维宗,科学家范新弼,计算所王正所长陪同科学院领导,科学家黄玉珩、郑筠也都一起落座。


        北京饭店宴会厅


       当年,还没有建立科技奖励制度,领导能够想出并实施的隆重奖励办法,就是到北京饭店为大家庆功。可惜没有留下合影照片。

后记:

华北第四工业学校与时俱进几经变迁:
1954年,第二机械工业部创建华北第四工业学校。
1955年,华北第四工业学校更名为北京第二工业学校。
1956年,北京第二工业学校更名为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
1969年,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改建为北京878厂。
1972年,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复校。

1999年9月,经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与北京成人电子信息大学合并组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本班同学合影

同学兢兢业业在不同岗位上默默奉献,绝大多数都获得高级职称:
班长成毓萱在三线贵州航天局科技情报处任高级工程师;
苏珊在总参通信部6904厂任副总工程师;
孙忠旗在航天部二院先后任283厂、699厂厂长;
张广庆在699厂总师办任负责人;
韩正旺在航天部二院设计部任生产处主任;
邢文源在航天部一院200技术处任负责人。

计算机开启了数字化时代,通信数字化推到信息化时代,今天已经到了智能化时代,将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对此不可偏废,我们面临的芯片问题就是一个例子。


       甘鸿简历

1939年1月15日生于北京宣武区,1954年就读于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无线电零件与组件制造专业,1957年8月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参加计算机磁芯研制攻关,先后任磁芯车间主任、印制板车间副主任。1985年1月到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后为联想)任业务部副主任经理,IBM指定代理,投标部经理。1989年与倪光南、蔡树永、张露茜携手制造Quantum PC/XT型微机,执行了配备给高等院校的国际投标工作。

1959年获所先进工作者称号,1966年6月北京电视大学毕业,1978年、1987年先后授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1978年组织研制的磁芯自动选择机获得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中计磁芯,磁芯穿板模板及磁芯矩阵胶粘工艺,109丙机存储器系统等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982年被授予国产757千万次计算机重要贡献奖。1998年12月退休。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biia2012@163.com
  电话:010-68220032
  地址:北京复兴路49号C座228
 
主办:北京信息产业协会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52252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