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官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985年北京信息产业协会批准成立,协会成立35年来,一直以推动信息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宗旨,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一直为推动数字北京发展辛勤地工作,特别是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历史的搜寻、保护和研究,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果。
 通知公告
· 我会副理事长获聘中国-(2024/4/9)
· 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2024/3/14)
· 北京这些大事写进政府-(2024/3/7)
·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2024/3/7)
·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2024/2/28)
· 2024年北京市民政-(2024/2/28)
· 真抓实干聚合力 善作-(2024/2/5)
· 我会承办"数字中国建-(2024/1/15)
·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2024/1/4)
· 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2023/12/29)
· 本市首次出台社会组织-(2023/12/27)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2023/12/22)
· 我会征集“2023中-(2023/12/12)
· 第十二届全国减轻企业-(2023/12/5)
· 重磅!支持民营经济2-(2023/11/30)
· 工信部指导开展光伏行-(2023/11/24)
·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2023/11/21)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2023/11/7)
· 国务院拟于11月组织-(2023/10/25)
· 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2023/10/25)
·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新-(2023/10/25)
· 我会在北京未来城即将-(2023/10/12)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2023/10/10)
· 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2023/10/10)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9/28)
· 《经济日报》金观平:-(2023/9/26)
· 前8月本市经济持续恢-(2023/9/19)
· 申报丨市经济和信息化-(2023/9/19)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史
李三立院士追思会举行,女儿网上追思
2022/11/7 9:45:00 李英虹(女儿) 计算机六十年

深切怀念导师李三立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家、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李三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为深切缅怀李三立同志对我国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科研与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弘扬李三立同志严谨治学的精神,定于2022年9月9日上午9:00举办“李三立院士追思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李三立(1935年8月24日-2022年4月23日),出生于上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首位院长及名誉院长。李三立于195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0年获得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回到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计算机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兼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三立负责研制过中国电子管、晶体管、LSI和VLSI四代计算机,研究领域包括微机体系结构、局部网络、RISC和指令级并行处理、超级计算机。

2022年4月23日,李三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2022年9月9日9时,追思会在网上举行,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贾珈主持,副校长郑力、唐泽圣教授,先生的同事、学生代表等出席发言。在上海大学设置了分会场。李三立先生的夫人时钟霏女士和女儿李英虹(网络)出席发言。


       计算机系党委书记贾珈主持。


       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发言。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秘书长唐卫清在网络发言


       唐泽圣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所赵颖发言。


       李三立先生79岁时在上海大学留影。

女儿对父亲的思念

父亲李三立的追思会将于2022年9月9日举行。我通过网络在追思会上发言,希望借此抒发一下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由于国内疫情严重的原因,我还在不停地在为父亲囤积鼻饲用的营养液以及其他的护理用品时,突然看到其学生发来的微信:“刚得知你父亲的噩耗,请节哀。”我吓了一跳,不相信这是真的还以为搞错了。因为我一直在与照顾我父亲的护工联系。一直以为父亲还可以再活一两年。前一两天还听护工说父亲好好的。我赶紧打电话给养老院,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终于发生了!我亲爱的父亲离世了,而且来的这么突然,让我始料不及。没有想到去年的离别竟是永久的绝别!

此时此刻,一幕幕父亲与我在一起的场景像过电影一般出现在我的脑海,泪水不知不觉的已经浸湿了我的眼睛……由于母亲去世的比较早,我与父亲可以说是相依为伴,直至我26岁出国。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十分忙碌的人,经常出国、出差。但是每次回家,却总会给我带一些我喜欢吃的东西和漂亮的衣服。我们俩还会一起去超市买一些好吃的东西回家煮顿大餐享用。还记得他每次做完上海腌笃鲜,都会说“小莉,快来吃,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了!”。父亲很会做菜做饭。他告诉我从小他就一个人独立生活,逼着他很早就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现在妻子又不在了,只得又重新照顾自己,还要照顾未成年的子女。父亲做的菜十分好吃,像胖头鱼鱼汤,糖醋排骨和俄罗斯红菜汤,至今还念念不忘。

后来我出国了,父亲也是天天与我保持通信。每次回国父亲总是坚持来机场接送。每次出去商场买东西也要坚持与我同行,只要我单独出行晚回来一点,都会打电话询问,要我在外小心。当时的我还不以为然,认为父亲总是把我当小孩子看。现在自己也有了孩子,才深刻的理解到这份情感。父亲已经把我当成半妻半女来看待了。

我对父亲另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他的书籍之多。有一次搬家请同事帮忙。记得其中一位老师看着堆积如山的书感慨到“我不敢相信李老师会把这些书一本一本地全都看过!”。父亲工作之余,只要有空,就会捧着一本书来看,他曾经告诉我,他的父亲我的爷爷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呆子,天天可以一动不动的躺在躺椅里看书几个小时。我心想父亲何尝不是这个样子呢,有其父必有其子,而且是个不食人间烟火,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在国内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很多教授在外面开公司,曾经也有父亲在海外的朋友专门请他出面开公司,我父亲直接拒绝,称开公司会损害他教授的名誉。就连菜市场大妈都会炒的股票他也不会不懂也不想学。父亲也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的儿女安排出国,尽管他有大量的国外资源。我的出国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父亲78岁时曾写了一个自传,现在又重新仔细的阅读了一遍,感慨万千。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爱国之情。借此机会转读一两个片段:

父亲文章的开头是在我在清华执教50周年的时候,正好是70岁,我觉得生活已经到了一个段落,写了下面的一首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耕耘五十载,往事如浩烟;拳拳报国心,时时强华念。斗室育千树,寸心留百年;白发仍昂首,夕照峰峦间。在父亲的自述中,父亲对国家90年代人才的大量流失感到心痛,对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的博士生一毕业就被外国公司拉走的现象叫做“掐尖”。希望政府可以拿出有效办法留住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父亲自传的结束语中,父亲讲到我已经78岁了。我现在算还身体健康,腰板挺直,身上老病归结为:“两力一腺”。听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这些,已经使我感到老年人要碰到的困难。然而,我现在还在尽力为国家做些事,我还十分关心我们国家的大事,也关心我们国家计算机发展的大事。我要为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和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做些有益的事情。

这些都是父亲 发自内心的真心感言,就连他的遗嘱里,也认认真真的写到,国家交给的任务基本完成,对的起党,对的起国家。父亲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他坎坷的一生中,确确实实的做到了做为一个老一代知识分子对祖国的全身心的热爱并为其默默的奉献其毕生精力。在祖国那场浩劫的年代里,父亲和母亲的家族均遭受了致命的打击,父亲也是被做为可改造的臭知识分子下放到农场接受改造。尽管自己的家人都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父亲还是任劳任怨的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努力工作,默默的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认为父亲比起那些整天高喊空口号,口口声声为党为人民服务,背地里却干着为己谋权谋利的人高尚的多。说到品德高尚,我想提一件父亲的往事。在文革期间,钱伟长老先生被打成了牛鬼蛇神,一夜之间从万人奉承到众人远离。所有人见面都远着走,唯独我父亲每次见面都恭恭敬敬的叫钱老,连钱先生都一个劲儿地使眼色让我父亲不要理他。而父亲从来没有这样做。这在当今的社会里都很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父亲其共产党党员的真,不是从空喊口号中体现的,而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体现的。父亲李三立自从1951年16岁考入清华大学以来,在清华工作了50多年,为国家为清华勤勤恳恳贡献了其毕生的精力,他的一生就是我们中国计算机演绎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这一代老知识分子爱国的典范。我最亲爱的父亲,愿您在天堂安息。等着我,您心爱的女儿在百年以后,与您想聚,咱们再续父女情缘。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biia2012@163.com
  电话:010-68220032
  地址:北京复兴路49号C座228
 
主办:北京信息产业协会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52252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