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官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985年北京信息产业协会批准成立,协会成立35年来,一直以推动信息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宗旨,北京信息产业协会一直为推动数字北京发展辛勤地工作,特别是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历史的搜寻、保护和研究,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果。
 通知公告
· 我会副理事长获聘中国-(2024/4/9)
· 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2024/3/14)
· 北京这些大事写进政府-(2024/3/7)
·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2024/3/7)
·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2024/2/28)
· 2024年北京市民政-(2024/2/28)
· 真抓实干聚合力 善作-(2024/2/5)
· 我会承办"数字中国建-(2024/1/15)
·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2024/1/4)
· 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2023/12/29)
· 本市首次出台社会组织-(2023/12/27)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2023/12/22)
· 我会征集“2023中-(2023/12/12)
· 第十二届全国减轻企业-(2023/12/5)
· 重磅!支持民营经济2-(2023/11/30)
· 工信部指导开展光伏行-(2023/11/24)
·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2023/11/21)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2023/11/7)
· 国务院拟于11月组织-(2023/10/25)
· 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2023/10/25)
·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新-(2023/10/25)
· 我会在北京未来城即将-(2023/10/12)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2023/10/10)
· 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2023/10/10)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9/28)
· 《经济日报》金观平:-(2023/9/26)
· 前8月本市经济持续恢-(2023/9/19)
· 申报丨市经济和信息化-(2023/9/19)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史
打算盘的士兵和向计算机的过渡
2022/11/26 10:42:00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那还是刚刚有网络的时候,90年代后期,对于研制原子弹时是否用过算盘,网友们有过激烈争论,几千上万人发贴讨论。但他们不知道过去海关、统计局,还有许多军事单位都有过人工计算部门。   

二三十年过去了,真实的历史被一些人遗忘,包括媒体的年轻编辑记者也少知历史,他们以为两弹一星就是靠算盘打出来的,就此还向前辈表示敬意。前一阵,新闻联播就闹了这样的笑话,一些老同志也因为自己当时没有用上计算机,就表示那时没有计算机。所以,我要郑重告知媒体,那时有计算机,但是数量不多,只有重要的任务才能安排上机。而且,这些工作属国家机密,外人不得而知,所以造成误解,也是可以理解的。

人类开始社会生活之后,就想到利用工具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数千年前,就有人研究代替人力来计算的工具——算盘。算盘构造简单,使用的人只需把加减乘除法则背熟,就可运用自如。以后,人们又发明了手摇计算机和电动计算机,这两种计算机都是依靠齿轮的转动来代替人力运算。

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省市区县实现全面层次管理,渴求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使用算盘的人工模式遭遇强烈挑战,机器数据处理的时限和精确度的优势,明显压倒了人工操作与计算设备费用的权衡。统计数据的机器汇总,从概念到操作程序都有了明确定义与标准,开始形成专业处理队伍,形成覆盖全国的处理网络,这是一个重大创举。


       开拓机器计算的薛暮桥局长

1952 年,薛暮桥担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他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对统计工作的过程和难度有经验、有体会,得知上海有美商留下的计算设备,当即派员前往调查,后与华东军管会联系,将这些残存设备调至北京,打算从这些设备着手迈步数据自动处理。

1953 年下半年,国家统计局成立了计算室,负责人为张天一科长,1954—1955 年陆续调来蒋佰申、丁涤清等人,又从南京、南昌、重庆、涿州招聘了一批中学生和统计学校毕业生,1954 年派出二十余人到海关总署统计处学习数据自动处理,跟班工作,后来建立了机械式计算设备体系,直到文革被叫停。

1975 年冬,国家计委余秋里、谷牧考察东欧,看到罗马尼亚、波兰使用电子计算机编制计划、统计,而我国仍用算盘手工操作。提出建设计算机网络工程,次年4 月下达设计任务书,开始了广泛使用计算机的部署。


       七十年代国家统计系统的首次计算机培训班

1958 年,东风基地招收高中生大约二百人组成学员队,培训数据处理专业人才。在北京和基地学习了一年多,先补习高中课程,然后学习大学课程,数学、物理和专业,业务训练就是打算盘,还组织了比赛。后来拉过计算尺,配备了阿基米德手摇计算机,乘法、除法就用它来“摇”,加减法的数据还是要用上算盘。计算尺的精度不够,后来就不使用了。


       在哈军工学习的东风基地女兵在松花江畔留影,左起,钱淑敏、于计宣、孙秀岩、孙制生。


       早期的机械计算机


       兵器试验中心为弹道计算奉献终身力量的陆载德先生

每种新的常规武器装备都要进行大量的弹道计算,火炮的弹道数据称为“射表”,计算、整理后,作为射击参数向火炮射手提供。弹道不是物理课上的理想抛物线,而是通过射击试验得到的数据,有空气阻尼、温度、风速等诸多变量,算法繁杂,计算几乎“永无休止”。

兵器试验中心有一个二三十人的“射表室”,专门负责弹道计算,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算盘、计算尺、对数表,后来才有了手摇和电动的机械式计算机。

信秉德1956 年到靶场任计算员,一直从事“射表”编制的人工计算,1980 年担任“射表室”主任。放下算盘之后,信秉德和逄志仁曾到738 厂学习过103机,逄志仁到哈军工学习过441-B 机。

在当代中国系列丛书军事部分《国防科技事业》(下)中有这样的记述:“50 年代至60 年代初,白城靶场编射表手段相当落后,工序繁杂,大量数据计算和编射表全靠人工。如双37 高炮射表历经5 个月,通过100 人努力方才完成。”

信秉德负责组织协调,靶场先安排了39 人进行计算,后向三个单位借调35 人参与,持续5 个月才完成任务,结束了该型火炮使用外国射表的历史。

1959 年,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向738 厂订购了103 电子管计算机,还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开发“准弹道计算”、“摄影经纬仪坐标计算”两个计算机程序。

陆载德从这时加入到计算机应用的队列中来。弹道计算如何使用计算机?是不是符合要求?心中还是无数。人工计算烂熟于心,可以一步一步检验,而计算机运行时只见灯泡闪动,如何知道对错?1960 年,陆载德和战友到738 厂跟着钱基广、夏纪寅调试计算机三个月,又转到中科院计算所学习机器原理、调试、保养,熟悉机器运行状态和编程。


       兵器试验中心的信秉德和射表室的部分人员。左起前排:康英芙、李枫、信秉德;后排:丁淑琴、逄志仁、张恩淑(1962年摄)

一年多的时间,陆载德熟悉了上机计算。在计算所老师指导下,他改变算法,修改程序,与靶场的李枫等在北京完成的人工计算结果核对,调试成功了我国第一个高炮弹道计算程序,奠定了射表自动计算的基础。计算结果要用不同的公式核算,人机两组结果完全符合才算通过,又花费了七个月时间完成了这一步。


       2014年,笔者访问国家信息中心丁涤清先生(左)

(本文2018年10月20日首发)

 
关于我们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邮箱:biia2012@163.com
  电话:010-68220032
  地址:北京复兴路49号C座228
 
主办:北京信息产业协会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52252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456